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介绍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介绍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医疗器械制造商包括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医疗器械的企业,涵盖从简单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到复杂的植入式设备等各类产品。
2.医疗器械经营商负责医疗器械的储存、运输、销售和分销的企业,需确保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质量稳定性。
3.医疗器械服务提供商提供维修、校准、安装、技术支持等服务的企业,需保证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4.医疗器械软硬件开发商开发医疗器械配套软件、硬件或相关技术的企业,需确保产品与医疗器械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5.医疗器械零部件/材料供应商提供医疗器械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或组件的企业,需确保供应产品的质量和合规性。
6.医疗器械研发机构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的科研机构或企业,需在研发过程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研发成果符合法规和安全要求
质量保障:通过系统化管理,降低产品风险,提高质量水平。
市场竞争力:国际认可的认证有助于拓展全球市场,提升企业信誉。
持续改进:推动企业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
申请组织需持有法人营业执照或能证明其法律地位的文件。
根据业务类型,需具备相应资质:
生产企业:一类医疗器械需《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凭证》和《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二、三类医疗器械需《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经营企业:二类医疗器械需《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三类医疗器械需《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2.产品要求
申请认证的产品需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注册产品标准,且产品已定型并成批生产。
3.管理体系
企业需建立符合ISO 13485标准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内审资料、管理评审资料等。
生产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生产和经营其他产品的企业,运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并至少进行过一次全面内部审核及一次管理评审。
4.质量记录与合规性
在提出认证申请前的一年内,产品无重大顾客投诉及质量事故。
5.资源保障
具备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一、介绍: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重要基石,通过ISO 13485认证,企业可证明其具备生产安全有效产品的能力,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施过程中需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二、适用对象: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适用对象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医疗器械制造商包括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医疗器械的企业,涵盖从简单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到复杂的植入式设备等各类产品。
2.医疗器械经营商负责医疗器械的储存、运输、销售和分销的企业,需确保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质量稳定性。
3.医疗器械服务提供商提供维修、校准、安装、技术支持等服务的企业,需保证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4.医疗器械软硬件开发商开发医疗器械配套软件、硬件或相关技术的企业,需确保产品与医疗器械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5.医疗器械零部件/材料供应商提供医疗器械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或组件的企业,需确保供应产品的质量和合规性。
6.医疗器械研发机构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的科研机构或企业,需在研发过程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研发成果符合法规和安全要求
三、主要作用:
合规性: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是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质量保障:通过系统化管理,降低产品风险,提高质量水平。
市场竞争力:国际认可的认证有助于拓展全球市场,提升企业信誉。
持续改进:推动企业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
四、申请条件:
1.法律地位与资质申请组织需持有法人营业执照或能证明其法律地位的文件。
根据业务类型,需具备相应资质:
生产企业:一类医疗器械需《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凭证》和《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二、三类医疗器械需《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经营企业:二类医疗器械需《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三类医疗器械需《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2.产品要求
申请认证的产品需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注册产品标准,且产品已定型并成批生产。
3.管理体系
企业需建立符合ISO 13485标准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内审资料、管理评审资料等。
生产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生产和经营其他产品的企业,运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并至少进行过一次全面内部审核及一次管理评审。
4.质量记录与合规性
在提出认证申请前的一年内,产品无重大顾客投诉及质量事故。
5.资源保障
具备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