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产管理体系认证介绍
资产管理体系认证介绍
资产管理体系认证
一、介绍:
资产管理体系是组织为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控制风险,对资产从规划、采购、使用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性管理的一套框架、流程和方法的集合。其核心目标是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支撑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适用对象:
资产管理体系的适用对象广泛,核心是所有拥有、使用或管理资产的组织与主体,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企业类组织:包括各类规模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覆盖制造业(管理设备、厂房等)、服务业(管理办公设施、IT系统等)、金融业(管理金融资产、数据资产等)等所有行业,核心目标是优化资产成本、提升利用效率、支撑业务发展。
- 公共部门与事业单位:如政府机关(管理办公资产、公共设施)、学校(管理教学设备、校舍)、医院(管理医疗设备、药品库存)、科研机构(管理科研仪器、知识产权)等,重点是保障资产安全合规、实现公共资源高效配置。
- 非营利组织(NPO):包括慈善机构、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等,主要管理捐赠物资、办公资产、项目用资产等,核心需求是确保资产用于公益目标、符合捐赠方要求并做到透明可追溯。
三、主要作用:
资产管理体系的核心作用是帮助组织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最大化资产价值并支撑战略目标落地,具体可分解为以下四点:- 保障资产安全合规:通过明确资产权属、建立登记与清查流程,避免资产丢失、损坏或被违规占用,同时确保资产使用、处置符合法律法规及组织内部制度(如财务准则、行业监管要求)。
- 提升资产利用效率:通过实时跟踪资产状态(如使用频次、闲置情况),减少资源浪费。例如,合理调配闲置设备、优化资产采购计划,避免重复采购,降低资产持有成本。
- 控制成本与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从采购到处置的各环节,可提前识别风险(如设备老化导致的故障风险、资产贬值风险),通过定期维护、科学处置等手段降低维修成本与资产减值损失。
- 支撑决策与战略:基于资产数据(如资产价值、利用率、运维成本)提供量化依据,帮助管理层在资产投资、更新换代、资源分配等方面做出科学决策,确保资产配置与组织业务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
四、申请条件:
资产管理体系申请条件通常是针对进行 ISO55001 资产管理体系认证而言,一般如下:1. 具有合法地位:申请组织需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或者是经独立法人授权的组织 。
2. 体系建立与实施:按照 ISO55001 标准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的资产管理体系,并且该体系已经实施运行至少 3 个月 。
3. 完成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申请方应按规定实施了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且两次活动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同时没有发现重大不足 。
4. 合规要求:管理体系运行期间以及体系建立前1年内,组织未受到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具有合规运营的良好记录 。
5. 法规符合性机制:具备评价和保持法律法规符合性的机制,并且能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及相关方通报所发现的不符合情况 。
6. 承诺遵守认证规定:需承诺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同时始终遵守认证的有关规定,愿意按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承担与认证有关的相关法律责任。
五、认证步骤:
资产管理体系认证(以主流的 ISO 55001 认证 为例),核心是组织通过第三方机构审核,证明其资产管理体系符合国际标准,具体步骤通常分为6个阶段:1. 前期准备:明确认证基础
- 确认组织满足认证申请条件(如已建立文件化体系、运行满3个月、完成内部审核等)。
- 选择合规的第三方认证机构(需具备ISO 55001认证资质,可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查询)。
- 与认证机构沟通认证范围(如涉及的资产类型、业务部门)、审核时间、费用等,签订认证服务合同。
2. 提交认证申请与资料
- 向认证机构提交正式的《认证申请书》,并附带支撑材料,常见包括:
- 组织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如行业特殊许可);
- 资产管理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 体系运行记录(如内部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资产台账、维护记录等);
- 法律法规符合性证明(如无行政处罚记录、合规性评价报告)。
3. 认证机构预审(可选,非强制)
- 部分认证机构会先进行预审,目的是初步检查体系文件的完整性、符合性,以及运行记录的基础情况。
- 预审后,认证机构会出具预审报告,指出需整改的问题(如文件漏洞、记录不全),组织需在正式审核前完成整改。
4. 正式审核:分“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
这是认证核心环节,审核组会现场核查体系实际运行情况:
- 第一阶段审核:重点验证体系“策划与文件”的有效性,确认组织是否具备进入第二阶段审核的条件。
- 审核内容:体系文件与ISO 55001标准的符合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策划(如目标、风险识别、流程设计)、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规范性。
- 输出:若通过,出具“第一阶段审核报告”,明确第二阶段审核重点;若未通过,需整改后重新预审。
- 第二阶段审核:重点验证体系“实际运行与效果”,确认体系是否落地并有效运行。
- 审核内容:现场抽查资产相关流程(如采购、维护、处置)的执行情况,核对运行记录与文件的一致性,访谈相关岗位人员(如资产管理员、使用部门员工),评估资产目标的达成情况(如资产利用率、合规性)。
- 输出:审核组出具“第二阶段审核报告”,判定是否存在“不符合项”(分为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
5. 不符合项整改与验证
- 若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组织需在认证机构规定的期限内(通常轻微不符合1-3个月,严重不符合需重新审核)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并提供整改证据(如整改报告、修订后的文件、新的运行记录)。
- 认证机构会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确认所有不符合项已关闭(即整改到位,且能预防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6. 颁发认证证书与后续监督
- 若所有审核环节通过、不符合项整改验证合格,认证机构会召开技术评定会议,批准后向组织颁发 ISO 55001 资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通常为3年。
- 证书有效期内,认证机构会进行“监督审核”(通常每年1次),核查体系是否持续符合标准、有效运行,若监督审核不通过,可能暂停或撤销证书;3年有效期满前,组织需申请“再认证”,流程与首次认证类似,通过后换发新证书。